西工大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又有新突破
- 编辑:5moban.com - 18我们甚至给企业做沟通力培训,分布式光伏,其实是与人打交道,是个服务业!赵永红说。
加强光伏扶贫工程质量监管在光伏扶贫工程质量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发现部分电站质量较差,如潜山新城电力、颍上县富大公司施工较随意,缺乏规范性,建设的电站总体质量较差,质量隐患较多;少量电站由于站址选择不当、周边遮挡较为严重导致发电效率低于60%;部分电站存在电气安全隐患,如潜山县马鞍山徽枫、颍上县富大公司等承建单位施工过程中,没有进行接地保护设计、没有安装防雷系统,建设的电站电气安全性较差,而颍上县富大公司、潜山新城电力等承建单位尚未建立适合扶贫工程特点、规范有效的运维体系,部分电站出现杂草遮挡、逆变器停机、组件破损等现象。从检测结果看,除潜山新城电力和颍上县富大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两家承建单位的主要设备质量非常差以外,其他承建单位的主要设备质量总体良好。
近日,为扎实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华东能源监管局会同安徽省能源局、扶贫办,委托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安徽省光伏扶贫工程进行了质量检查。今后,华东能源监管局将协助当地政府建立运维保障体系。 从最终检查结果看,岳西县、金寨县、金安区、阜南县、埇桥区和利辛县的电站工程质量较好,潜山县和颍上县的电站工程质量有待改进。对于招标选择工作,检查组表示将进一步严格承建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的准入条件,强化对承建单位的技术评审和管理,确保每个中标参建单位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电站采购的设备具备应有的质量水平。对检查发现的部分电站存在质量较差等问题,华东能源监管局将会同安徽省能源局督促有关县抓紧组织承建单位开展整 改,完善光伏扶贫工程质量体系。
为扎实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华东能源监管局会同安徽省能源局、扶贫办对安徽省2015年光伏扶贫工程进行了质量检查。设备质量检查采用现场检测与文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检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组件的内部和外部质量、逆变器外观和运行质量。其中,全市已受理自然人光伏项目4652个,装机总容量23.34兆瓦,已并网自然人光伏项目4264个,并网容量21.621兆瓦,并网容量占受理容量比例为92.62%。
昨天,记者在陶庄夏墓荡看到,宽阔的水面上光伏面板连成一片,都以一定的角度面朝太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场面蔚为壮观。截至目前,我市已受理光伏项目5883个,装机总容量1296.283兆瓦,已并网运行光伏项目5333个,总并网容量994.013兆瓦,并网容量占受理容量比例为76.68%。该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70兆瓦,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嘉善陶庄位于浙北,太阳总辐射量在1300千瓦时/㎡以上。
据悉,该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占地约1750亩,使用的单块容量为265瓦的多晶硅光伏组件超过26万块,总装机规模70兆瓦昨天,记者在陶庄夏墓荡看到,宽阔的水面上光伏面板连成一片,都以一定的角度面朝太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场面蔚为壮观。
以一户人家每年用电2000千瓦时计算,可供38500户人家全年的用电。该项目经理戚建华介绍,渔光互补是一种新型光伏发电形式,水面上用于光伏发电,两排光伏面板间相隔5.2米,水下光照充足,可照常发展养殖。截至目前,我市已受理光伏项目5883个,装机总容量1296.283兆瓦,已并网运行光伏项目5333个,总并网容量994.013兆瓦,并网容量占受理容量比例为76.68%。该光伏电站总装机规模达70兆瓦,是目前全市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
昨天,记者从国网嘉兴供电公司了解到,位于嘉善县陶庄镇夏墓荡的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已具备并网条件,月底即将投产。嘉善陶庄位于浙北,太阳总辐射量在1300千瓦时/㎡以上。该项目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可发电7700万千瓦时。据悉,该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占地约1750亩,使用的单块容量为265瓦的多晶硅光伏组件超过26万块,总装机规模70兆瓦。
其中,全市已受理自然人光伏项目4652个,装机总容量23.34兆瓦,已并网自然人光伏项目4264个,并网容量21.621兆瓦,并网容量占受理容量比例为92.62%。据了解,陶庄夏墓荡发展光伏具有独特的优势。
北部最高,年太阳总辐射量在1300千瓦时/㎡以上,中部地区为次高,在1250~1300千瓦时/㎡之间,东南地区最小,在1250千瓦时/㎡以下。浙江省年太阳总辐射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减趋势。
其实,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是嘉兴发展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充分利用了水面,在一种资源上,发展出了两个产业。理想状况下的水产养殖,以每亩产出300斤,每斤6元计算,亩产约1800元,而架设光伏面板后,每亩水塘上的光伏面板发电并网产生的效益可达五六万元,极大地提高了水塘的亩产价值,提升水塘利用率;而架设在水上的光伏面板,则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避免了光伏面板占地过大的短板。全省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734小时,而该区域可达2000小时除了靠山吃山,发展桂花、竹木等园林产业、经济作物和生态旅游外,咱山坳坳里还打起了阳光的主意。根据政策,这些电卖给国家电网的价格为每千瓦时1元,浙江省、宁波市和鄞州区每一级财政每千瓦时各补贴0.1元,这么一来,每发1千瓦时电,就能得到1.3元的收入。
环顾四周,村中每幢房子的屋顶都是如此,这便是村里的发电宝贝光伏板。2013年,宁波市刚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并同步实施新电力建设,李岙村提出的新农村、新电力、新能源三新合一的理念,分布式光伏便成了首选。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和谐这道方程式中,该村用发展分布式光伏求得了最优解。我们这里每户村民每个月还能免费享受50千瓦时电,每年年底结算一次,村民们得到不少实惠。
按照50万千瓦时的年发电量计算,每年可有65万元左右的收入。如今,李岙村全村344户屋顶上都安装了500千瓦光伏板。
光伏产业发展还给李岙村村容村貌的改变带来了最好的契机。洪国年乐滋滋地算了笔账,从去年12月并网发电开始,李岙村每天能产生800元到1000元的收入,预计8年后就可以收回投资,余下的17年左右的纯收益期,使全村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收益。另外,政府还有5%的一次性造价补贴,所有项目完成后,村集体一年可以从出售电中获得35万元纯收益,除去村民额定免费用电外,起码还有25万元集体收入。洪国年说,这些钱一部分用来发展村里的桂花加工产业,一部分作为今后村里的公共设施维护资金和补助孤寡老人、退伍老兵的基金。
李岙村,距离宁波鄞州区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村里,你一定会惊叹于山沟里这一片精美、雅致的浙派民居群。而正是通过光伏建设,李岙村打开了发展的突破口,找到了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新路子。
说起光伏发电带来的好处,洪国年如数家珍,不仅如此,村里发展光伏产业,每年还能节省标准煤200吨,减排二氧化碳498吨、二氧化硫15吨、含碳粉尘136吨,减排效果非常明显。用光伏瓦片替代传统瓦片,除了能发电,还能减少从室外传导到室内的热量,夏天的时候可以保持室内温度比室外低六七摄氏度,这么一来就能减少夏季空调的使用频率,达到省电的目的,在冬天也能保持室内温度。
李岙村的成功实践给一些正在观望的村庄吃下了定心丸,纷纷在本村内因地制宜发展光伏产业。这些发电量通过4个并网点并网,全额卖给国家电网。
只见,屋顶的瓦片与普通的砖瓦相比颜色更深,在阳光下发出浅浅的白光。刚进村,李岙村村委会主任洪国年便指着近处的一幢房子介绍道。洪国年拿出年度电费补贴申领单,合计栏显示总数超过10万元。李岙村有桂花树1000余亩,桂花干、桂花茶、桂花酒等农副产品远近驰名。
根据李岙村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宁波供电公司开辟绿色通道,投资200多万元,为李岙村配套安装4台10千伏630千伏安变压器,敷设电缆600余米,新增高压柜8台、低压环网柜18台,同时将村内原有的架空线路拆除,改为落地电缆,为光伏村顺利通电打好基础。住在三层小洋楼里,家家户户的屋顶上覆盖着亮晶晶的光伏陶瓷瓦片;有阳光就能发电,年发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电卖给国家电网再加上政府补贴,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改善12月2日,宁波市鄞州区李岙村光伏发电运行一周年。
行走在村中,只见溪流潺潺、石桥弯弯,间或有卵石铺地、凉亭点缀,全然不见各种蜘蛛网,走到哪儿都是一幅怡人的山居风景图。目前,龙观乡正在全力打造浙江省第一个光伏小镇;有331户村民的大路村,已开展光伏村项目建设,一部分联排别墅马上就要进场安装光伏瓦片;有328户村民的龙溪新村,也将在明年启动老房改造,在屋顶和四周空地加装类似的光伏瓦片和光伏面板。
村民盖房子本来也是要购买砖瓦的,现在用光伏板替代了瓦片,还节省了盖房成本。李岙村位于山区内,光照十分充足,全年平均每天都会有超过5小时的光照时间,具备分布式光伏建设的有利条件